15年专注于打造的第一月嫂品牌!“学月嫂,找月嫂,就来林大姐职业培训学校”

婴儿的睡眠规律、睡眠时间和安抚入睡的方法(

 

连续睡的时间越长,

对宝宝的健康越有利吗?

 

 

很多家长希望宝宝能够连续睡久一些,因为不少人觉得,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妈妈的负担,另一方面宝宝连续睡的时间越长,对他们的健康也越有利。

 

然而,事实未必如此,尤其对于出生头几个月的宝宝,过长的连续睡眠反而具有潜在危险。比如,根据Butte等人1992发表的一项研究,配方奶往往会延长婴儿3、4阶段的睡眠时间。3、4阶段是沉睡阶段(现也被合并成为第三阶段),这段时间最不容易被叫醒,对孩子来说尤其如此。这也意味着,新生儿在这期间即使出现了呼吸等问题,也不容易醒过来,相当于削弱了宝宝重新获得足够氧气水平的能力,可以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。

 

 

睡眠周期各阶段

 

 

 

人们通过脑电图记录睡眠阶段的脑电活动,将睡眠分为了四个阶段(曾分为5个阶段,后将第3和4阶段合并为新的第三阶段)。这四个阶段分别为三个非快动眼(NREM)睡眠阶段以及一个快动眼(REM)睡眠阶段。通常情况下,我们在三个非快动眼睡眠阶段进行交替,中间间隔以短暂的快动眼睡眠。

 

非快动眼睡眠阶段(NREM):

占总睡眠时间的75%~80%。

 

第一阶段:

入睡阶段,通常只有几分钟时间。在这一阶段,人们很容易入睡也很容易醒。

 

第二阶段:

正式进入睡眠。在这一阶段,我们的身体完全放松,呼吸、心跳变缓,体温降低。

 

第三阶段:

深睡眠,是我们恢复精力的主要时间。不容易被叫醒。在第三阶段,我们的血压、心率、呼吸频率都处于最低状态。

 

快动眼睡眠阶段(REM):

我们的大部分梦都发生在快动眼睡眠阶段。在这个阶段脑电图活动往往最高,并且眼球快速运动,心率、血压和呼吸深度也增加。

 

如果幼小的婴儿在沉睡时出现呼吸中断,可能导致的最可怕的后果就是婴儿猝死综合征(SIDS)。SIDS高发于2~4月龄,仰睡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之一。虽然SIDS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,但能够及时从呼吸中断等问题中醒过来,无疑可以降低SIDS的风险。因此尽量选择母乳喂养(避免处于沉睡阶段的时间过长),也是各权威医疗机构推荐的预防SIDS的措施之一。

 

 
 

突然又频繁夜醒是什么情况?

 

 

有些宝宝,虽然6个月以前已经可以晚上连续睡6~8个小时,但是到了6个月左右,突然又开始夜里频繁醒来,或者抱着就睡、放下就哭……这让不少爸爸妈妈非常崩溃---“本来以为看到了曙光,为什么重新开启恶魔模式?!“

 

事实上,这种现象很多时候是“分离焦虑”(separation anxiety)造成的。分离焦虑属于婴儿正常生长发育的一部分。宝宝到了6个月左右(也不一定这个时候),往往会非常依恋与自己最亲密的人,而这个人通常是妈妈。一旦看不见妈妈,宝宝就会表现出害怕和放声大哭。在这个阶段,宝宝还没有建立起“物体恒存”的概念,以为物体一旦看不见,就等于完全消失。换句话说,宝宝并不知道和妈妈的分离是非常短暂的,TA必须感觉到妈妈的存在才能安心,而在与妈妈分离时出现焦虑。

 

当然,除了分离焦虑,不少宝宝也可能因为睡前过度刺激或者过度疲惫而出现睡眠问题。

 

还有可能是大运动发展,比如会翻身了,夜里突然练习,一翻身撑起来,把自己吓哭,又睡不回去了……这种时候最好就是帮宝宝调整睡姿,重新入睡。

 

甚至也可能是宝宝的健康出现了一些状况。因此当宝宝的睡眠问题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模式,要尤其留意宝宝有无其他不适症状,以便及时就诊,发现问题。

 


 

如何帮助宝宝

从“睡渣”逆袭成天使?

 

 

虽然听上去有点不可思议,但的确不是所有的宝宝都知道该怎么主动入睡,也不是所有的宝宝都可以自动形成规律的睡眠模式。夜里醒来后,很多宝宝也不知道该如何重新入睡。

 

到了睡觉时间,不少妈妈习惯抱着哄睡或者奶睡。训练宝宝定时睡觉是个不错的办法,但尽量不要让TA养成在妈妈臂弯中睡觉的习惯。这种习惯形成后,宝宝也许会每次都期待在妈妈的怀里睡着。这样一来,当宝宝在夜里短暂醒来时,他们可能无法自己回到睡眠的状态。

 

一般来说,具有较好安全感的宝宝能够更好地处理与大人的分离,尤其在晚上。家长可以白天多花一些时间拥抱和安抚宝宝,这有助于帮他们获得更多的安全感,让宝宝感觉更舒适、更放松、更踏实。

 

其他一些帮助宝宝入睡的方法包括:

 

 

 

根据孩子的年龄,白天给TA足够的时间小睡(以下只是一般情况,个体之间的睡眠模式差别很大):

 

  • 接近4个月的时候,大部分宝宝已经开始形成比较规律的睡眠;4~6个月的宝宝白天一般小睡2~3次,每次30分钟到2小时。

 

  • 6~12个月的宝宝通常白天小睡2次,有的一次只睡20分钟,但有的要睡上1-3个小时。

 

  • 1~3岁的幼儿一般会午睡一次(1~3小时);个别1岁多的孩子可能白天要睡2次,但尽量不要让孩子太晚午睡,以免晚上难以入眠。

 

 

  • 3~5岁的学龄前儿童大约晚上需要睡11~12小时,外加一次午休。一部分孩子在3岁后,大部分孩子在5岁后其实就不需要午睡了。

 

有的爸爸妈妈担心午睡会影响孩子晚上的睡眠,特别是午睡时间比较晚的时候。但3-5岁以下的幼儿,相对于过度疲惫的状态,白天如果休息得比较好,晚上其实更容易入眠。疲倦不堪的孩子反而更容易出现晚上难以平静入睡的情况,他们也有可能更容易在夜间醒来。

 

但是也要注意,如果你发现孩子的午睡让晚上精神抖擞,难以入眠,你也可以采取“提前入睡”和“提前叫醒”的策略,不要让宝宝白天的觉睡得太长。通常建议不要超过3小时,并且最好和晚上入睡时间间隔至少3小时(小宝宝间隔时间短,一岁后的孩子间隔时间长)。

 

对于有些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来说,坚持让他们午睡也许比较困难。在这个阶段,一些孩子哪怕有点困了也更愿意花时间玩耍,不愿错过哪怕一丁点的活动时间。这种情况下,不要让午睡变成家长和孩子之间的“战斗”——不要强迫孩子午睡。但是,我们可以坚持让孩子安静一段时间,比如让孩子在房间里看看绘本或安静地玩耍。有时候,家长会发现,孩子这样安静地玩着玩着就睡着了;即使没有睡着,至少孩子也得到了一定的休息。这个阶段,如果孩子白天没有午休习惯,可以考虑把晚上的就寝时间提前。

 

  • 不要让孩子在睡前做剧烈或刺激的活动,以免过度兴奋,无法顺利入睡。

 

  • 注意观察宝宝的犯困信号,比如闹脾气、揉眼睛、打哈欠、眼神涣散等。当宝宝出现这些犯困迹象的时候,就尽快把TA放到床上开始哄睡,而不要等到哄睡了再放到床上。这一点对教会宝宝如何自己入睡非常重要。另外,轻柔的音乐、昏暗的灯光、安静的环境、轻声的睡前故事都可以让宝宝感觉安稳,有助于进入睡眠状态。

 

  • 帮助宝宝建立睡前程序、形成规律睡眠。每天晚上坚持提前让宝宝进入一个熟悉的睡前环境,比如在感觉宝宝的睡觉时间快到之前,给宝宝洗个澡、换好尿不湿、喂饱奶、营造安静环境、调暗灯光、轻声讲2个小故事、说晚安,通过一套固定的睡前程序,激发宝宝的睡意,并注意观察犯困信号,逐渐形成规律睡眠。

 

  • 宝宝能够翻身和坐着以后,可以给TA提供一个睡觉安慰物,比如一张小毛毯或者一个布绒玩具。但切记一定要在宝宝大一点,可以翻身和坐着以后再提供,以防发生窒息危险。

 

  • 宝宝感觉焦虑、害怕的时候,及时给TA安抚。哄宝宝真的是一件非常辛苦又考验妈妈耐心的事情,当宝宝焦虑害怕时候,妈妈不要干脆就不哄了,任由宝宝哭闹,这样宝宝只会变得更烦躁、也可能在将来变得更没有安全感。只有及时、耐心的安抚才能减轻宝宝的不安,帮助宝宝平静下来,慢慢投入睡眠。

 

  • 当宝宝夜里醒来的时候,可以先试着通过轻拍等动作来安抚宝宝,实在不行再把宝宝从床上抱起来。

 

  • 坚持用宝宝熟悉的哄睡和安抚方式以及睡前程序,不要轻易改变。

我要预约

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,我们会第一时间联系您!

  • 关注微信公众号
  • 联系电话:

    400-153-9158
  • 联系邮箱:

    1184562663@qq.com
  • 联系地址:

    平度市人民路跟常州路交叉路口北
  • 备案号:

    鲁ICP备17008922
  • Copyright © 2020林大姐职业培训学校 版权所有